负离子对环境生态健康的影响,学术及相关报道、书籍等权威佐证

2021-11-01

        世界卫生组织将负离子含量在1000~1500个/立方厘米的空气定义为“清新空气”,美国环保署(EPA)实验室将负离子凝聚沉降法作为去除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三大有效方法之一,均已表明负离子已经获得国际认可。

        但是,鉴于负离子行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参与度的特点,普通大众对其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才为“负离子伪科学论”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在PM2. 5时代,随着大众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负离子的空气优化作用也被更加广泛的提及。但同时,某些质疑声仍不绝于耳,甚至“负离子骗局”、“负离子伪科学”等话题被不断抛出,使得不少负离子空净产品陷于尴尬境地。

        其实负离子在生活中是一个并不陌生的物质

        我们知道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硕和水蒸气,而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 03%.其中氮气对电子无亲和力,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电子有亲和力,但氧气含量是二氧化碳含量的700倍。因此,空气中生成的负离子绝大多数是空气负氧离子,负离子是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了自由电子而形成的,自然界的放电现象,光电效应,喷泉、瀑布等都能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负离子。

        1889年,德国科学家Elster(埃尔斯特)和Gertel(格特尔)就发现了空气负离子的存在,迄今,负离子在医疗保健及环保领域的作用已经获得各界科学领域的公认。

        关于空气负离子对人体益处的研究,至今为止已经有100多年,国内外专家都做过大量科学和医学实验,肯定了负氧离子具有的空气优化作用,和对人体的医疗保健功效,而且,国内很多关于长寿村的报道,正是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作用的有力证明。

        德国物理学家Philip.lionad

        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Philip Lionad(飞利浦·莱昂纳德)博士第一次在学术上阐述了负离子对人体的功效,提出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有益于人体健康,并指出,山谷瀑布周围负氧离子含量最多。(因此关于负离子的研究最早是起源于欧洲而非日本。)

        1902年,Asamas等通过大量实验,肯定了空气离子存在的生物意义。

        1903年,俄罗斯学者首次发表了利用负氧离子治疗疾病的论文。

        20世纪30年代,德国Dissuader开创了大气正、负离子(负氧离子)生物的研究,形成了关于负离子(负氧离子)生物效应的靠前次研究高潮,有数以百计的论文、研究和实验报告,证明了负离子(负氧离子)对人体有明显的有益作用。

        1932年,美国科学家Hamse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以来,空气负离子就被广泛应用于哮喘、失眠以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之中,并取得了积极效果。


负离子对环境生态健康的影响,学术及相关报道、书籍等权威佐证(图1)


        20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大学的A.P.Kragan教授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创了离子生物效应的微观研究与实验。把对空气负离子(负氧离子)的研究推向了第二次开发与使用高潮。

        Kragan教授做了大量的动植物和人体试验,发现负氧离子具有延长生物寿命1/3的功能,并从人体的内分泌和机体内部循环及各种酶的生成反应等方面去论证负离子是如何影响人体和动植物。世界各国许多研究者也在他们各自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上的试验,认为负氧离子有明显的生物效应。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专业医疗机构的一批专家学者开始涉足负离子医学研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西安医科大学、北京空气负离子研究应用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空气离子研究应用中心等科研机构相继成立,并对负离子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专业研究,使我国负离子医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前第四军医大学校长陈景藻少将在主编的国家重点图书《现代物理治疗学》以及《现代物理治疗学全书》等著作中,详细介绍了负离子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医疗保健效果。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高等医学院校专业教材《理疗学》教研室教授乔志恒编著的《物理治疗学全书》中,在第9章《静电、空气离子、高压及常压氧疗法》中对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作用,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首席专家陶名章教授表示,“负离子在空气优化和疗养保建方面的作用是真实可信的,并且有相关的理论和科学研究以及权威报道等相佐证,而目前我国在气象播报中已经有意识的对某些地区的负离子浓度进行实时勘测和播报,由此可以证实,负离子能够优化空气根本不是伪科学。只要认准生态负离子技术,负离子产品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部分权威学术期刊刊发的负离子研究文章

        而在中国空气负离子研究学会专家组编著的《空气负离子在医疗保健及环保中的应用》一书中,就详细阐述了空气负离子的作用,具有高效空气优化作用,是反映空气质量优劣,评价空气清净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有着明显的医疗保健功效。

        我国近几年负离子学术论文研究的出现也证实了负离子会为我们带来好处这一事实:

        王薇、余庄在《中国城市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中提到,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其浓度被列为衡量空气指令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意义重大。

        冀丰全在《基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城市环境空气清洁度评价》中提到空气负离子具有杀菌、降尘、清洁空气、提高免疫力、调节机能平衡的功效,因而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

        黄向达、王健在《城市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中提到空气负离子(NAI)是综合反映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人居环境有重要意义。

        曾宏达、陈光水、钟羡芳等人在《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分析》中提到空气负离子保健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其浓度是衡量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中日益受到重视。


负离子对环境生态健康的影响,学术及相关报道、书籍等权威佐证(图2)


        无数临床研究也发现,负离子可以改善神经衰弱、失眠,通畅心脑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改善失眠、哮喘,缓解高血压、糖尿病等顽疾具有显著疗效。

        世界卫生组织将负离子含量在1000~1500个/立方厘米的空气定义为”清新空气“,美国环保署(EPA)实验室将负离子凝聚沉降法作为去除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三大有效方法之一,均已表明负离子已经获得国际认可。

        但是,鉴于负离子行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参与度的特点,普通大众对其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才为“负离子伪科学论”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2017年,央视的《走近科学》栏目,曾重点播出了针对室内空气净化的《室内除霾3. 0》,对目前的空气净化技术做出了全新普及。报道显示,“净化技术已经摆脱1. 0滤网技术、2. 0静电除尘技术,步入3. 0负离子技术时代”,且“无论在净化效果还是净化面积上,3. 0负离子技术有着其他传统净化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更规避了传统技术有耗材、耗电量大、噪音阈值大等弊端,开创了净化行业的绿色节能环保时代”。


负离子对环境生态健康的影响,学术及相关报道、书籍等权威佐证(图3)
负离子对环境生态健康的影响,学术及相关报道、书籍等权威佐证(图4)


近期文章